如何做到“既不层层加码,也不随意减码”——省防疫专家谈现阶段核酸检测相关问题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20条措施,对核酸检测的应用范围、开展频次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核酸检测如何做到“既不层层加码,也不随意减码”?为何仍要继续坚持“落地检”?公众应如何配合进行核酸检测?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公共卫生)专家、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葛以跃。
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如何?为何仍需要公众配合开展核酸检测?
答:近期,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多个省份同时发生聚集性疫情,呈多点、多地、多源暴发态势;省内也有多个城市出现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持续加大。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隐匿,中位数潜伏期是3天左右,平均2-3天就可以传播一代。这么快的速度,要想控制住它,就有必要通过核酸检测做到“早发现”。
这一次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中,专门明确了要落实“四早”要求,减少疫情规模和处置时间,进一步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和多点触发机制。这里的多渠道监测预警,包括医疗机构就诊人群、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人群、社区管理人群的监测等多个方面。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是监测预警的方式之一,对于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仍然意义重大,需要公众按照相关规定配合做好核酸检测。
问:优化疫情防控20条措施中,对于核酸检测的应用范围、相关要求等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答:一是在常态化核酸检测方面: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严格落实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常态化开展高质量、符合频次要求的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不得随意不检、漏检。注重优化校园防控,继续做好师生员工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高“早发现”能力。
二是在发生本土疫情后的区域核酸检测:要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对疫情发生地区人口规模大小、感染来源是否明确、社区传播风险是否存在及传播链是否清晰等因素进行综合研判,根据风险大小,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确定相应的核酸检测方案,明确检测人群的范围、频次和先后顺序,统筹做好核酸检测的组织管理。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仍然要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核酸检测。
三是在公共场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方面:跨区域流动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高铁、列车、跨省长途客运汽车、跨省客运船舶等交通工具,抵达目的地后要按照属地要求进行“落地检”。加强重点场所核酸阴性证明查验,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要配合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问:现阶段,如何科学精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做到“既不层层加码,也不随意减码”?
答:第九版防控方案、20条优化措施,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前期发布的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等文件,均对如何开展核酸检测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地要基于疫情风险,科学精准组织开展。“科学精准”对于核酸检测来说至关重要。这要求核酸检测应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不大水漫灌,不“一刀切”,而是要有效利用宝贵的核酸检测资源。强调要做好精准快速的流调排查、严格的风险区域划定,经过科学研判之后,划定需要检测的范围。核酸检测的范围大小,与其风险来源是否清晰直接相关,也与流调溯源是否精准、感染者分布是否广泛、隔离管控措施是否落实等多个因素有关。是否需要进行区域性全员核酸检测,应当取决于科学研判,服务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才能够做到“既不层层加码,也不随意减码”。
问:当前为何仍要继续坚持“落地检”?
答:国庆假期及前后,由于人员流动性增加,为避免发生本土规模性疫情,国家推行“落地检”,至今已近2个月。实施“落地检”以来,对于“早发现”来自高风险区的风险人员,避免跨区域疫情传播引发本地关联性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国内本土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跨省流动人员旅途辗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经过人群聚集场所(如交通场站、高速服务区等)时,也增加了感染风险。因此,继续开展“落地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全省各地也要周密细致、科学合理设置“落地检”核酸采样点,充实人员力量,适当延长采样时间,做到即采即走、不限流动、快出结果,发现感染者及时报告,第一时间做好流调和人员管控。也请异地流动人员积极配合,抵达目的地后主动进行“落地检”并报备行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问:近期有的城市核酸采样点位、时间上可能有所调整,同时又要求出入公共场所出具核酸阴性证明,这种矛盾如何解决?
答: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核酸检测点的布局应该按照方便群众愿检尽检、应检尽检的原则来安排。一是要优化采样点布局,实施网格化管理,覆盖辖区内服务人群。二是要面向社会及时更新发布采样点信息。目前我省多个设区市通过上线核酸采样点电子地图,或通过微信小程序、政务App等方式方便群众查询,就近进行采样。大家可以关注“健康江苏”或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三是要合理安排采样时间,优化采样人员的班次,根据不同人群需求,错峰提供采样服务。四是要做好采样点供需情况监测,密切关注群众检测需求,针对人口密度较大、人流量比较高的社区和场所,通过增设采样点位、增加采样人员等方式,扩大采样服务的供给。